藏马山滑雪场小编早就知道,但一直没有机会去试试身手,这次带着来青岛旅游的小伙伴,一起去了藏马山。来到景区大门,远远望着山上白茫茫的滑雪道和正在跟雪地亲密接触的滑雪者们,又激动了起来了呢。
走进营业大厅,一片宽敞,工作人员们亲切地招呼着,教练们站在两旁整装待发。我们按照称自己的size领到了滑雪服、滑雪靴、滑雪板、雪杖、手套等,还有储物柜的的钥匙,去更衣室换上了我的红色滑雪服,觉得自己好像有那么一点英姿飒爽,没有看到镜子所以一直感觉良好。不得不提一下滑雪鞋,滑雪靴的size要比实际鞋码大一码,后面有伸缩可调松紧的带扣,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好不容易穿好了,站起来以一种奇怪的姿势笨重地挪向滑雪场。
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雪鞋和滑板固定也是技术活,先将一只脚的前端“踢”入凹槽,后脚跟用力踏下后端机关锁,使雪靴固定在固定器里,用同样的方法穿上另一支脚。穿好之后感觉不是很稳,两根雪杖戳着雪地勉强稳住重心,像带了假肢一样一步步往传送带上挪,这个传送带是把人带上山的,大家像一件件行李似的被运到雪场顶部。
终于被缓慢地送了上去,站在高处往下看有点颤颤巍巍,再看一下其他人,有身手敏捷做各种惊险动作的滑雪达人,当然也有像我一样的初学者在教练的指引下一步步缓慢下滑的。
根据热心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指点是:脚呈内八字,通过打开的角度控制速度,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前端的滑雪板交叠在一起,反正千万不要外八,学过舞蹈的忽略此条;屈膝半蹲,重心下移,身体前倾;雪杖向后抬起或夹在腋下,从山上下滑的时候不要用手杖当刹车来戳地,很容易出危险;身体向左倾倒就会向右转,身体向右倾倒就会向左转,当然这对我来说属于高难度动作,所以转弯什么的就先不考虑了。
好不容易站稳了,也摆好了pose,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准备开始表演,咦,我的小伙伴们呢?现实就是这样,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我深吸一口气,动了,就这么动了,然后我就控制不住了,像一块被风吹掉的纸壳一样向山下飘去,什么屈膝半蹲,什么身体后倾,通通不存在,脑子是空白的,心里只有这几个疑问:我什么时候摔?为什么还不摔?怎么摔才能将痛苦减到最低?我向传送带旁边的防护网扎过去,四仰八叉,身上的零件散落一地,在地上保持姿势僵持了几秒不能动,瞬时间有种解脱的感觉。
我挣扎地爬了起来,因为有人扶我。这一摔好像身上的痛感全都消失了,我又满血复活了,而且还充满了勇气。对了,我现在是在半山腰稍微向下的位置,根本站不稳,因为有坡度,两位热心大哥费劲地把我架了起来,只有一个选择,我还得下去,于是选择了一个我觉得还满意的姿势,再一次放飞自己……
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勇气再次站在高山之巅,只是清楚地认识到,在此刻,我是一名勇士,无坚不摧的勇士,而且此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如此热衷那些惊险刺激的活动,因为下一秒你很可能在肾上腺激素的刺激下,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打住。接下来的结果,没有超过我的预期,我依旧在离山脚三分之一的位置,以一种奇怪的姿势杵在雪地里,滑板、雪杖距离我三米至五米不等。
我想我是最后一次站在高山之巅了,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我离开了这个世界,要不然我也不会跟大家讲述我的经历,我的意思是,我成功了,以一种王者的姿态,缓缓地在山脚雪地延伸的尽头停下,没有丝毫狼狈,没有片刻慌张,然后转身,骄傲地望向我的小伙伴。
下面我回放一下,action:我站在高山之巅,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因为我的旁边没有熟人,我的小伙伴们继续失联,此时的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绝对是最后一次了。左中右我选择了中间的位置,因为据我的经验和观测,靠左的位置太容易扎向防护网,右边总是有初学者携其教练在挡道,中间刚刚好。我估算了一下山顶至山脚的直线距离以及此坡度所带来的加速度(我知道没什么卵用只是随便想想),用雪杖带一带力,我动了,接下来的一切我知道已不受我控制,但我仍然相信结局是美好的,因为我已经顺利地滑到了半山腰而且没有要跌倒的迹象,走运的是虽然有拦路虎但应该是大拿,我喊了让开他竟然真的乖乖让开了而不是等着跟我抱成一团滚下去,综合了天时地利人和,我成功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继续享受滑翔的快感,尽管我已经明显感受到全身像散了架一样,但这种肌肉记忆带来的神奇感受让我很快进入梦乡——我站在高山之巅,驰骋在白茫茫的雪地,我在飞……
图片展示
藏马山滑雪场小编早就知道,但一直没有机会去试试身手,这次带着来青岛旅游的小伙伴,一起去了藏马山。来到景区大门,远远望着山上白茫茫的滑雪道和正在跟雪地亲密接触的滑雪者们,又激动了起来了呢。
走进营业大厅,一片宽敞,工作人员们亲切地招呼着,教练们站在两旁整装待发。我们按照称自己的size领到了滑雪服、滑雪靴、滑雪板、雪杖、手套等,还有储物柜的的钥匙,去更衣室换上了我的红色滑雪服,觉得自己好像有那么一点英姿飒爽,没有看到镜子所以一直感觉良好。不得不提一下滑雪鞋,滑雪靴的size要比实际鞋码大一码,后面有伸缩可调松紧的带扣,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好不容易穿好了,站起来以一种奇怪的姿势笨重地挪向滑雪场。
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雪鞋和滑板固定也是技术活,先将一只脚的前端“踢”入凹槽,后脚跟用力踏下后端机关锁,使雪靴固定在固定器里,用同样的方法穿上另一支脚。穿好之后感觉不是很稳,两根雪杖戳着雪地勉强稳住重心,像带了假肢一样一步步往传送带上挪,这个传送带是把人带上山的,大家像一件件行李似的被运到雪场顶部。
终于被缓慢地送了上去,站在高处往下看有点颤颤巍巍,再看一下其他人,有身手敏捷做各种惊险动作的滑雪达人,当然也有像我一样的初学者在教练的指引下一步步缓慢下滑的。
根据热心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指点是:脚呈内八字,通过打开的角度控制速度,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前端的滑雪板交叠在一起,反正千万不要外八,学过舞蹈的忽略此条;屈膝半蹲,重心下移,身体前倾;雪杖向后抬起或夹在腋下,从山上下滑的时候不要用手杖当刹车来戳地,很容易出危险;身体向左倾倒就会向右转,身体向右倾倒就会向左转,当然这对我来说属于高难度动作,所以转弯什么的就先不考虑了。
好不容易站稳了,也摆好了pose,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准备开始表演,咦,我的小伙伴们呢?现实就是这样,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我深吸一口气,动了,就这么动了,然后我就控制不住了,像一块被风吹掉的纸壳一样向山下飘去,什么屈膝半蹲,什么身体后倾,通通不存在,脑子是空白的,心里只有这几个疑问:我什么时候摔?为什么还不摔?怎么摔才能将痛苦减到最低?我向传送带旁边的防护网扎过去,四仰八叉,身上的零件散落一地,在地上保持姿势僵持了几秒不能动,瞬时间有种解脱的感觉。
我挣扎地爬了起来,因为有人扶我。这一摔好像身上的痛感全都消失了,我又满血复活了,而且还充满了勇气。对了,我现在是在半山腰稍微向下的位置,根本站不稳,因为有坡度,两位热心大哥费劲地把我架了起来,只有一个选择,我还得下去,于是选择了一个我觉得还满意的姿势,再一次放飞自己……
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勇气再次站在高山之巅,只是清楚地认识到,在此刻,我是一名勇士,无坚不摧的勇士,而且此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如此热衷那些惊险刺激的活动,因为下一秒你很可能在肾上腺激素的刺激下,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打住。接下来的结果,没有超过我的预期,我依旧在离山脚三分之一的位置,以一种奇怪的姿势杵在雪地里,滑板、雪杖距离我三米至五米不等。
我想我是最后一次站在高山之巅了,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我离开了这个世界,要不然我也不会跟大家讲述我的经历,我的意思是,我成功了,以一种王者的姿态,缓缓地在山脚雪地延伸的尽头停下,没有丝毫狼狈,没有片刻慌张,然后转身,骄傲地望向我的小伙伴。
下面我回放一下,action:我站在高山之巅,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因为我的旁边没有熟人,我的小伙伴们继续失联,此时的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绝对是最后一次了。左中右我选择了中间的位置,因为据我的经验和观测,靠左的位置太容易扎向防护网,右边总是有初学者携其教练在挡道,中间刚刚好。我估算了一下山顶至山脚的直线距离以及此坡度所带来的加速度(我知道没什么卵用只是随便想想),用雪杖带一带力,我动了,接下来的一切我知道已不受我控制,但我仍然相信结局是美好的,因为我已经顺利地滑到了半山腰而且没有要跌倒的迹象,走运的是虽然有拦路虎但应该是大拿,我喊了让开他竟然真的乖乖让开了而不是等着跟我抱成一团滚下去,综合了天时地利人和,我成功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继续享受滑翔的快感,尽管我已经明显感受到全身像散了架一样,但这种肌肉记忆带来的神奇感受让我很快进入梦乡——我站在高山之巅,驰骋在白茫茫的雪地,我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