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中国,一座城的标志之一,是有一座城隍庙。有城的地方必有城隍,这是神话宗教与人间行政级别的契合。彼时,灵山卫城也循例配有城隍庙。当年卫城散布着大小二十余座庙宇,如今大多已难寻其迹。唯有西街的城隍庙,经重修后,依然立于原处,存留着这座城的记忆。
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使城隍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守护神。
灵山卫的城隍庙始建于明朝初期,庙内两棵610余岁的老白果树可资佐证。
经过600多年的风风雨雨,老城隍庙的房屋多已坍塌,庙内塑像也被移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城隍庙,是于2011年于原址重修的。
灵山卫城隍庙,前后殿各三间,都是硬山式建筑。前殿称“威灵公府”,内供城隍爷及钟馗、判官、夜叉等阴官冥吏,内壁彩绘城隍爷巡城,以及天庭、地狱的诸般情景。
庙内两株腰围近四米的老银杏,高耸、挺拔,躯体庄重,正气凛凛,枝杈遒劲,铁骨铮铮。举首仰望,使人心怀忐忑,顿生敬畏。大树的底下,是三通高约三米的石碑。
后殿名“蕊珠殿”,供有城隍娘娘塑像,慈祥静穆,惠和安然,望上一眼,便能心如止水,思定神恬。
城隍庙的正门紧邻卫城西大街,正中门匾写有“城隍庙”三个大字,两边门柱刻有“浩然正气”“纲纪严明”。庙字的最前面原有一巨大的石质影壁,刻有祥云水波,奇禽怪兽。
古代的庙宇旁多设有戏台,在灵山卫城煌庙大殿的西南侧,也有一个戏台,邻近大街,飞檐斗拱,规模不大,名卫城大戏台。
每逢庙会或节日、庆典,必有大戏上演,十里八乡云涌而至,车鸣人呼,歌吹沸天,好不热闹。
在我国民间,城隍爷是惩恶扬善、公平正义的象征和化身,深受当地百姓的尊崇。围绕城隍信仰,中国古代产生了多种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主要有祭祀和出巡。
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风云雷雨神,要请城隍配享。
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一,祭祀厉坛,城隍主享。
五月初一要致祭。
每月初一、十五庙祝要按时祭祀城隍。
有人认为,城隍信仰不过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其实城隍文化,并不能用一句“封建迷信活动”来简单否定。
城隍出巡作为中国古代一项士农工商全民参与的盛大活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灵山卫城隍庙庙会除了祭祀活动外,还为各种民间民俗活动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各种民间戏曲、杂耍、绝活由此得以传承保留,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各种各样的经营活动也成为庙会的重头戏。现在人们常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源头就是古代的城隍庙会。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历史人文保护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自洪武五年建立以来,灵山卫城隍庙伫立一方,看尽了古卫城的兴与衰,战乱与和平。如今,这处旧卫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夺目光彩。
来源:西海岸文旅发布 图片来源:灵山卫街道 部分摄影:张惠杰
西旅心度假,旅行好管家!
图片展示
在古代的中国,一座城的标志之一,是有一座城隍庙。有城的地方必有城隍,这是神话宗教与人间行政级别的契合。彼时,灵山卫城也循例配有城隍庙。当年卫城散布着大小二十余座庙宇,如今大多已难寻其迹。唯有西街的城隍庙,经重修后,依然立于原处,存留着这座城的记忆。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使城隍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守护神。
历经风雨的灵山卫城隍庙
灵山卫的城隍庙始建于明朝初期,庙内两棵610余岁的老白果树可资佐证。
经过600多年的风风雨雨,老城隍庙的房屋多已坍塌,庙内塑像也被移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城隍庙,是于2011年于原址重修的。
灵山卫城隍庙,前后殿各三间,都是硬山式建筑。前殿称“威灵公府”,内供城隍爷及钟馗、判官、夜叉等阴官冥吏,内壁彩绘城隍爷巡城,以及天庭、地狱的诸般情景。
庙内两株腰围近四米的老银杏,高耸、挺拔,躯体庄重,正气凛凛,枝杈遒劲,铁骨铮铮。举首仰望,使人心怀忐忑,顿生敬畏。大树的底下,是三通高约三米的石碑。
后殿名“蕊珠殿”,供有城隍娘娘塑像,慈祥静穆,惠和安然,望上一眼,便能心如止水,思定神恬。
城隍庙的正门紧邻卫城西大街,正中门匾写有“城隍庙”三个大字,两边门柱刻有“浩然正气”“纲纪严明”。庙字的最前面原有一巨大的石质影壁,刻有祥云水波,奇禽怪兽。
古代的庙宇旁多设有戏台,在灵山卫城煌庙大殿的西南侧,也有一个戏台,邻近大街,飞檐斗拱,规模不大,名卫城大戏台。
每逢庙会或节日、庆典,必有大戏上演,十里八乡云涌而至,车鸣人呼,歌吹沸天,好不热闹。
历久弥新的风俗传承
在我国民间,城隍爷是惩恶扬善、公平正义的象征和化身,深受当地百姓的尊崇。围绕城隍信仰,中国古代产生了多种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主要有祭祀和出巡。
城隍每年的祭祀活动
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风云雷雨神,要请城隍配享。
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一,祭祀厉坛,城隍主享。
五月初一要致祭。
每月初一、十五庙祝要按时祭祀城隍。
有人认为,城隍信仰不过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其实城隍文化,并不能用一句“封建迷信活动”来简单否定。
城隍出巡作为中国古代一项士农工商全民参与的盛大活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灵山卫城隍庙庙会除了祭祀活动外,还为各种民间民俗活动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各种民间戏曲、杂耍、绝活由此得以传承保留,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各种各样的经营活动也成为庙会的重头戏。现在人们常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源头就是古代的城隍庙会。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历史人文保护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自洪武五年建立以来,灵山卫城隍庙伫立一方,看尽了古卫城的兴与衰,战乱与和平。如今,这处旧卫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夺目光彩。
来源:西海岸文旅发布 图片来源:灵山卫街道 部分摄影:张惠杰
西旅心度假,旅行好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