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攻略游记> 大山深处的马家屋子村,唤醒心...
大山深处的马家屋子村,唤醒心中的「乡愁」
西海岸记忆 | 乡村生活 | 当地生活 | 风土人情

「 中国传统村落 」


真实反映了农耕文明时代的乡村社会生活,

对于我们来说,

传统村落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

历史记忆、民族智慧、

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

更是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蒂,

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


旧城改造、村落拆迁,

记忆里的"老村落"早已变了模样,

乡愁也似乎无处安放。

然而,走进张家楼镇,


马家屋子村


在岁月的痕迹里,

似乎还能追寻到老村落渐行渐远的身影。

风吹林梢,莺声啼啭……

这处山水相映的传统村落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恍若桃源世界。



这是一处山坳里的小村庄,

站在山脚下,放眼眺望,

没有青砖板瓦的浑厚建筑

与粗大茂盛的古树林列,

唯有低矮的石头房与红砖瓦房依山而建,

一座挨着一座随山势缓缓上升,

站在山腰一看,

参差不齐的布局,

别有一份韵味。



「小路」


在村前,有一条沥青路直通开城路,

这是村庄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

每当村民与来客沿着这条小道进出,

在山地丘陵间穿梭,

总会忘却世俗的喧嚣,

寻觅到心中的淡泊与宁静。



「石屋」


在老旧房子里,

不少村民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生活。

堂前的木头桌椅,

炕边的生铁炉子,

厨房里的一口大锅,

都写着岁月的印记,

也写着祖祖辈辈的生活。

它们很平凡,

却能将我们带回到旧光阴,

重温一遍儿时回忆。

犹记当时,那个小小的你,

是否也会坐在炉火前烧水、煮饭,

脸上被熏得黑黑的,

眼睛被烟火呛得泪汪汪的,

但依旧笑得很甜。



在时光的侵袭下,

这里的石头房子也慢慢老去,

总要经过多次修缮,

才能继续住下去。

虽然与现代重建的房屋相差很大,

但如果让这里的老人选择,

他们依旧选择住在石头房子里。

石头房子,已成为他们的生活,

深深融入了彼此的生命里。



但岁月的残酷也让许多石头房子

成了闲置的房屋,

里边荒草杂生,

少了生灵的气息,

房子就显得孤独,没落。

即使这样,

那些在风中摇摆的石头房子,

依旧让人感觉亲切。

虽说它的样子很简陋,

甚至有些已显破败,

但依旧默默地矗立在此,

沉静而稳重地诉说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风急雨骤不耐它何,

与日同长,与月同长……

走在弯曲的小巷中,

用手触摸风雨冲刷在墙上的印记,

这是一种久违的心动。



「河流」


盛夏时节,

陡阳河给村庄带来了清凉的河水,

也给村民带来了“聚会”的机会。

河道两旁,

大姨们一边使劲搓洗着家人的衣物,

一边唠着家常,

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回荡在河面上;

撒了欢儿的鸭子们也来凑凑热闹,

待大姨们走后,

在河边一边觅食,

一边享受着河水的清凉,

成群结队霸占整个河道。



「遗址」


在村北1.5公里处,

陡阳山脚下还有一处寺庙旧址,

名为清凉寺。

清凉寺建于明代,

随着岁月的流逝,

清凉寺现已不存在,

唯有一块破旧的石碑

默默记载着清凉寺的一切。



石碑上的文字是清凉寺僧人源诚

同众人一起刻成。

告诚僧人要爱护田产、庙宇等共同财产,

不得私自划分。

僧人的话尚在,

只是原来香火不断的寺庙,

如今只剩几块残存的老砖和门口那棵老树,

像老朋友般相互依偎。

后人也只能从书籍文字与老人的口述中,

得知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都有浓浓的乡土情怀,

如同黑白色的水墨画,萦怀于心。

在山间静享慢时光,

淡泊名利,如此甚好。

而马家屋子村正是一处适合隐居的山村,

如果你感觉烦了,累了,

不妨来这里逛逛吧。


文章来源: 西海岸文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西旅心度假,旅行好管家


已上传0张,还可以上传9张
用户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