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攻略游记> 美丽乡村游-琅琊镇
美丽乡村游-琅琊镇

琅琊镇简介


琅琊镇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西南沿海,背依青山,前临古港,东南面均濒黄海,北倚藏南镇和张家楼镇,西临泊里镇。琅琊镇辖境古属琅琊郡,境内有琅琊台古迹。琅琊镇依山傍海,山海环境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是国内少有的历史文化名镇,滨海旅游胜地。


琅琊镇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地、丘陵,库山、黄道山、牛蹄山自西向东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向南延伸出四条丘陵带,中部为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和低地,东南海滨有琅琊台,海拔183米。海中有斋堂岛、鸭岛两岛域,境内有三条季节河,均发源于北部山地,南流入海。


image.png


暖心小贴士


image.png


1.气候与游季

琅琊镇属温带季风气候,沿海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左右。

4月—10月是旅游的旺季。


2.开放时间

琅琊台风景区的开放时间为08:00——17:30。


3.交通信息

从青岛市流亭国际机场至琅琊镇,乘坐机场巴士【胶南】至胶南宏程粤海酒店站下车——换乘公交胶南305路/胶南5路/黄岛西5路至人民医院站下车——换乘公交黄岛k502至琅琊首府站下车,步行至琅琊镇。

从青岛火车站至琅琊镇,搭乘青西快线至滨海新村站下车——换乘董家口公交定制专线至东港头站下车——换乘黄岛720路至徐福公园站下车,步行至琅琊镇。

 

古镇景点

 

1.琅琊台


image.png


琅琊台位于西海岸新区西南30公里处,三面环海,西面接陆,海拔183.4米。其东南为斋堂岛(相传为秦始皇登台时斋戒之所),北为龙湾,西南为沐官岛(传说秦始皇的从官曾在此沐浴),西北为琅琊城故址,东北望大珠山和灵山岛。台顶平敞,周长150余米,台基面积5.88平方公里,南坡稍缓,北坡陡立。在《记住乡愁》第四季中,曾讲述过关于琅琊台的故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东巡,三次到了琅琊。他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看到四周绿意盎然,波涛阵阵,于是在琅琊住了三个月之久,并下令从内地迁来三万户人家,共十五万百姓,免除十二年的赋税徭役,在此夯筑琅琊台,刻石立碑。据记载,秦始皇东巡时留下的七块刻石,都由丞相李斯用小篆撰写。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沧桑,《琅琊台刻石》还保留有86个字,成为现存字数最多的秦代刻石。


琅琊刻石位于琅琊台顶西部,为秦琅琊刻石的复制品。刻石通高4.8米,上宽0.76米,下宽2米,东、南、西三面环刻,分别为秦始皇《颂诗》和二世《诏书》两部分,共计447字。


在《琅琊台刻石》上刻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六合”指天地四方,意指皇帝的疆域,这些都是在秦始皇大一统概念之下完成的。在刻石上,还可以看到对老百姓的安抚政策。比如“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就是说老百姓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大一统所带来的恩惠。


自秦始皇在这里立下石刻起,琅琊就成为了历朝历代帝王心中一统天下,国盛民强的标志和符号。历史上先后出现过的琅琊郡、琅琊国、琅琊山、琅琊道也都是从这里流传过去。


游客游览至此,不单可以看到留存千年的石刻,还能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古老与神奇……


2.老城墙


image.png 


在琅琊镇上,还保留有一段琅琊古城的老城墙。由于此城临近夏河,所以又叫夏河城。600多年的风吹雨打,曾经坚固的城墙只遗留下了一小部分,但却记录着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记住乡愁》第四季《琅琊镇——家国两相依》中就曾讲述过关于老城墙的故事……


明洪武年间,倭寇大肆侵扰中国沿海。曾经繁华一时的琅琊港因为倭寇的抢掠而航船稀少。为了防止倭寇的不断袭击,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在夏河城设立兵寨,抵御强敌。

到了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再次下令修固夏河城,并派军队来此驻守。江南地区十五个姓氏的将士,放弃了家乡的安稳生活,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守卫海疆。


将士们闲时为民,战时为兵,在呼啸的海风中,世代镇守在城墙之上。对于这些战士们来说,他们身后的每一步都是国土,是家园。守护住这座海防卫所,就是守护住亲人的平安。正是在他们的坚守下,明洪武之后的数百年间,琅琊海域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大的战事。


如今,曾经的十五姓氏还有八姓依然在古镇生活着。他们把先祖当年抗倭的血性品格留存在血脉里,竭尽所能地守护着这方水土……

 

3.斋堂岛


image.png


斋堂岛位于琅琊台东南方向,因岛上有古斋堂,故名斋堂岛。传说此岛为秦始皇当年求仙时,其侍从斋戒之处。岛上有娘娘庙,相传为始皇之母斋戒居住之所,早己塌圮。岛上是琅琊龙湾海参捕捞区域,每年的春秋进行捕捞。岛上还有甘泉,位于海边绝壁,相传为太后的洗脸盆。此外还有黑石门、斋堂遗迹、青龙泉、彩化石、天然钓鱼台、灯塔等景点。现在岛上居民以捕鱼业为主,当地还在岛上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


4.龙湾


image.png  


龙湾海滩位于琅琊台东北侧,又名小亚龙湾,因海风卷起的波浪成龙型而得名。绵延5公里、碧波银浪的龙湾海滩,其滩面平缓,海水洁净,被誉为“碧波、银浪、金沙滩”,是难得的天然海水浴场。

 

古镇习俗

 

1.“家家户户挂国旗”


image.png


走进琅琊古镇,让人为之惊叹的,不仅是这里依山傍海的秀美风光,还有每栋房屋顶上悬挂的五星红旗,数百面国旗在经年不息的海风中迎风招展,为这座海滨小镇注入了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


对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来说,在危机四伏的海面上,人显得极为渺小。变幻莫测的天气,经常带来灾难。船只一旦遇险,生命岌岌可危。所以,当地渔民喜欢在船上和家里系上一块红布条祈求神灵的庇护。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琅琊人开始把船上和家里挂着的红布条全部换成了五星红旗,问其原因,当地渔民说:“船大了,走得远了,挂上五星红旗,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被欺负。无论离家多远,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祖国都一定会带我们回家。国旗,就是我们的保护神。”


每到新年,当地的家家户户都会插上五星红旗。这一面面国旗一挂就是一整年,直到来年再换一面新的……


2.“琅琊祭海”


 image.png


几千年的时光悠悠流淌,民俗文化悄无声息地滋润着现代文明,在琅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形成了琅琊人海纳百川、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正月十三是胶东民俗中的“龙王生日”,每年的这一天,台西头村村民都会举办隆重的祭海仪式。 2014年,“琅琊祭海”列入青岛市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琅琊祭海,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让远自秦汉时期对大海的崇敬与感恩流传至今。

 

古镇特产

 

 1.琅琊鸡


image.png


原产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南部沿海的琅琊、泊里等一带,因这一带历史上属“琅琊郡”,故称“琅琊鸡”,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


琅琊鸡具有体格小、肉质风味好、产蛋多、抗病力强、适应性好、饲料报酬率高等琅琊鸡优点。1978年被列为山东地方家禽良种,2009年被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列入《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琅琊鸡母鸡全身雀毛,毛色为黄褐色或麻黄色,体小结实,眼大腿短,具有蛋用鸡特点,其蛋素称“琅琊蛋”,以“红皮、黄大、质好”而驰名,蛋黄含量高,占蛋重33.3%,色浓味香,堪称上乘菜肴。公鸡全身毛色光亮协调,腿高粗壮,昂首凝视,素以“火红大公鸡”著称。琅琊鸡与里岔黑猪、豁眼鹅、崂山奶山羊一同被誉为青岛市畜禽“四宝”。

 

2.琅琊粉条


image.png


琅琊粉条是由红薯原料手工制成的条状粉制品,口感爽滑有韧性,既可做主食,又可做菜肴,深受人们喜爱,在西海岸新区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2016年,琅琊粉条被评选为西海岸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3.琅琊竹编


image.png


琅琊竹编是琅琊镇大南庄村的传统手工业,全村老老小小都有编竹编的手艺。竹编工艺使用的竹材必须经过严格挑选,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并且全都是手工操作。


制作竹编所用的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头发丝宽,根根竹丝厚薄均匀,粗细一致。


竹编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制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2016年,琅琊竹编被评选为西海岸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4、玉筋鱼


image.png


俗称“面条鱼”,在全国分布较广,但品质各有不同,尤以胶南市琅琊玉筋鱼为最佳,其形体小、肉质细腻、口感佳,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琅琊镇及周边渔民自古就有加工生产玉筋鱼的传统,已经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地区产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2012年以来,胶南市划定琅琊镇周围海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并完善各种材料,积极向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来保护当地这一独特品种,提高琅琊玉筋鱼的品牌影响力,促进当地玉筋鱼加工产业的发展。

 


文章主要来源:《记住乡愁》,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西旅心度假,旅行好管家


已上传0张,还可以上传9张
用户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
相关推荐